鼓膜也称耳膜,距外耳道口约2.5厘米一3.5厘米,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,鼓膜的高度约9毫米,宽约8毫米,平均面积约90平方毫米,厚度o.1毫米,是具有弹性灰白色半透明的薄膜,其外型如漏斗状。鼓膜虽很薄,但它的解剖结构有三层:①上皮层与外耳道皮肤相连续。②中层为放射形和环状纤毛构成,所以有一定弹性和张力。鼓膜上方有一小部分,没有中间纤维层,比较薄而松弛,称松驰部,而有纤维层的部分鼓膜称为紧张部。锤骨柄附于纤维层中间。②内层为粘膜层,与鼓室粘膜相延续。鼓膜穿孔后,外层上皮层和内层粘膜层能够再生,中层无再生能力。锤骨柄自上而下地嵌附于鼓膜上,上于鼓膜中央,因而向内牵拉鼓膜,使之呈漏斗状,很像收音机的扬声器,其中央凹陷处,称为鼓膜脐部,由脐向上稍向前达紧张部上缘处有一灰白色小突起,称锤凸,即锤骨短突顶起鼓膜部位,临床称锤骨短突。由脐与锤凸之间有一白色条纹称锤纹,由脐向前下达鼓膜边缘一三角形反光区,称光锥。为便于措记,临床上将鼓膜分为四个象限,即沿锤骨柄作一假想直线,另经鼓膜脐作一与其垂直相交的直线,即将鼓膜分为前上、前下、后上、后下四个区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