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城耳鼻咽喉医院
———邵康立
耳病虽属于小科专病,但也不乏常见和疑解难治之病。祖国医学在耳病的防治上有着丰富的经验,临床医生不仅要继承学习其一方一招,更主要的是要掌握其临床思维规律和临床辨证治疗的基本思路,只有认真总结学习其临床辨治思维规律性,才有可能掌握其精髓,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继承。本文仅就耳病临床辨证治疗思维的规律性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,就正于同道。
1、辨证思维要明脏腑、通经络、辨虚实、识寒热
耳病看似局部病变,但其发病亦涉及全身脏腑经络。因此,其临床辨证与全身疾患辨证方法虽无二致,亦多宗八纲辨证、脏腑辨证、经络辨证之法,但由于耳与脏腑经络的属络关系上的特殊性,所以其在临床辨证中亦有其特殊内容。
中医五官九窍与脏腑的配属,并不完全是五行学说在脏腑器官关系上的机械运用,是长期临床实践观察的总结,是有其一定实践基础的。它不但符合中医基础理论,而且在现代解剖胚胎学中也可找到相应的依据。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,肾虚或肾阴虚火旺的病人往往会出现耳鸣、耳聋,甚至耳中生疮的疾病。因此耳病辨证首先应考虑肾与肝,明辨其属于肝肾不足,阳热亢盛,或是肝胆实火炽盛。当然,脾胃不足,气血两虚,清阳不升;脾虚湿阻,清窍闭塞;风寒外束,肺窍闭郁;以及风热犯肺,肺失清肃等,亦都会引起耳听失聪、或耳鸣,临床时也应考虑这些因素的存在,不过与肝和肾相比较,其出现的机率则相对较低的多。
耳与经络的关系甚为密切,其直接或间接循行于耳前后者有七条之多,但其中关系至为密切者当属手少阳三焦经、足少阳胆经和手太阳小肠经。手少阳三焦经一条支脉从耳后入耳中,出走耳前,一条支脉上走项,连耳后,直上耳上角。足少阳胆经支脉从耳后入耳中,出走耳前。手太阳小肠经有一支脉自眼外角,转入耳内。再通过经脉的表里关系,与足厥阴肝经、足少阴肾经相为联络。正由于此,无论是肾精不足、肾阴虚阳亢,或肝胆火旺等等,都会引起耳鸣、耳聋、耳中生疮等耳部疾患。因此,无论是中药治疗,还是针炙治疗,在耳病的辨识中都应考虑到足少阳胆经、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阴肾经。由之再辨其虚、实、寒、热,以之指导选穴、遣药。
在病位确定之后,则应辨其病情虚、实、寒、热。以虚实言:耳病中既有虚证,亦有实证,然而总体来讲,耳病中属于虚者为多,属于实者相对较少。耳病患者中,年老者证属于虚者为多,年轻者证属于实者为多;病程长者多属于虚证,病程短者则多属于实证。实证多属于肝胆火势炽盛,虚证则多由于肝肾阴精不足,或肾之阴阳偏颇。另外,肺为风寒束闭,风热干犯,或湿邪阻遏清窍所致之耳病属于实;中气不足,气血虚弱所引起的耳鸣或耳聋则又属于虚。
如以寒热言,耳病中属于热者多,而属于寒者少。属于热者,或由于肝胆实火上炎,及湿热侵扰;或由于肝肾精血不足,虚火亢奋。属于寒者,则由于中阳不足,脾气化源乏力;或肾阳不足,清阳不能上达于头,清窍不聪。
病位既定,病性既明,则临床辩证思维阶段完成,再以之结果指导立法、遣药,亦可使临床诊治不致有误。
2、治疗应熟填补、达清泻、理气通窍
辩证论治是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,辩证是病人的病情与证之间的辨识,论治则是病证与治法方药之间的又一次辨识,是在辨证结果的指导下确立治法和方药,论治是辨证思维的继续,论治过程的结束才标志着对患者的医疗任务阶段性的完成。从辩证角度讲,耳病在脏腑与肾、肝、肺、脾关系密切,在经络与手少阳三焦经、手太阳小肠经、足少阳胆经及足厥阴肝经相关联,属于一虚证多、实证少;热证多、寒证少的本虚标实之证。所以在论治时则应当熟填补、达清泻、重视理气通窍。
肾虚虽有肾阴虚、肾阳虚、肾气虚、肾精虚之分,然而在耳病之属于肾虚者之中,腰膝酸软,头晕耳鸣,口燥咽干,舌红脉细,属于肾精虚、肾阴虚、阴虚阳亢者占绝大多数。所以,填精补肾、滋阴潜阳、滋肾降火诸法则成为耳病常用的治疗方法。左归丸、六味地黄丸、杞菊地黄丸、知柏地黄丸等则又是临床组方遣药的基础。耳病患者,尤其是老年耳病患者,若能熟谙于此,则可掌握其基本治疗大法。
如前所述,耳病中老年患者多阴虚火旺,年轻患者则多肝胆实热。所以,清热、泻火法也是耳病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。若老年患者,耳鸣如蝉,时轻时重,耳听失聪渐次加重,腰膝酸软,五心烦热,则属肾阴亏虚,阴虚阳亢。治宜滋阴清热,如六味、知柏八味之类。断不可用芩、连、大黄等清泻实热之剂。即使用滋阴清热之方,由于老年人多脾虚胃弱,亦宜酌加健脾护胃之品,以免滋腻碍胃而伤后天之本。至于年轻体壮,突见耳聋、耳鸣,耳鸣声调亢扬,持续不断,耳聋而知堵如塞,头痛头晕,面红目赤,口干舌燥,便结尿赤,则属肝胆实火。治宜清泻肝胆,如龙胆泻肝汤之类。肝胆实热得以清泻,则耳部症状自会康复。若辨证果属实热,遣方用药又不可迟疑,当泻不泻又会延误病情。但亦应中病即止,不可克伐太过,注意顾护正气。
在耳病治疗中,填精补肾、滋阴降火之法人多善用,而理气通窍则用之者鲜见。岂不知风寒束肺,肺气雍塞则耳窍失聪;肝气郁结,肝火上炎,肝胆湿热上干清窍,亦会致耳窍蒙闭而耳鸣、耳聋、耳道溢脓诸证丛生。所以治疗耳病不惟要补肾滋阴,清热降火,而且还应针对病情,适时选用宣肺理气通窍、舒肝理气通窍之品,或单独随证立法组方,或于方中加入理气通窍药,常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。如杏仁、桔梗、青皮、枳壳、郁金、香附、柴胡诸药,都是耳病治疗中常用药物。
耳科疾病在临床中虽然范围不大,病因病机相对较为单纯,但其中疑难病症亦并不少见,所以还应掌握其临床辨证思维规律,熟悉其临床辨治基本思路,方能灵活应对,减少失误,提高临床治疗效果。
招商热线:010-67179388
13522113003
13835969668
咨询热线:0359-2583333
值班时间:早8:00—17:00
汇款地址:山西省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区康立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
邮 编:0440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