咽鼓管为沟通鼓室与鼻咽部呈细长状的管道,成人全长约35毫米,幼儿咽鼓管长度仅为成人的一半,由外1/3的份部及内2/3的软骨部构成。咽鼓管起自鼓室前壁,向前、内、下斜行,止于鼻咽侧壁。骨与软骨部相接处较狭窄,称咽鼓管峡部,内经约1毫米一2毫米,在静止时,咽鼓管的鼻咽端是闭合的,呈缝隙状,当吞咽、呵欠动作时,软骨部开放,借以调节中耳与外界大气压的平衡,以维持中耳功能。咽鼓管内衬以粘膜,在骨部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,在软骨部为假复层柱状上皮,内有杯状细胞及粘液腺,纤毛运动之方向朝向鼻咽部,以助中耳分泌物之排出。成人咽鼓管的鼻咽部开口较鼓室开口约低1.5厘米,婴幼儿咽鼓管较乎。鼻咽部开口与鼓室开口几乎在同一水平上,婴幼儿咽鼓管较短,管腔内经较宽,且狭窄部不明显,这是婴幼儿易思中耳感染的一个原因。此外,小儿咽鼓管周围粘液分泌组织丰富,咽鼓管开闭功能又不健全(7岁前,仅腭帆张肌具有开张咽鼓管的功能),因此,7岁前是化脓性和非化脓性中耳炎的高发年龄。